冬至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閩南人稱之為“冬節”,素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漳州的風俗是家家戶戶都要舂米“搓圓”,寓意團圓。為了讓西藏學生體驗閩南地區冬至習俗,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豐富課余生活,提高勞動技能,12月21日冬至日漳州一中西藏部組織西藏學生在食堂二樓開展搓湯圓實踐活動。
本次活動分為理論和實踐兩個環節。
第一環節:冬至作為歲首,代表著新的一年的開始,象征著繼往開來。西藏部主任盧志攀老師深入淺出地向西藏學生介紹了“冬至”的由來和各地的習俗,在這一天不同地方有不同的習俗,有的包水餃,有的搓湯圓等等。隨后,盧老師講解搓湯圓的基本技巧:碾、壓、揉、搓和其他注意事項,同時也做了搓湯圓的示范動作,大家都聚精會神地認真聽講。
第二環節:同學們最期待的搓湯圓實踐活動開始進行。同學們擦桌子、拿工具、擺材料,忙得熱火朝天、不亦樂乎。準備就緒,同學們迫不及待地沖到桌子旁,捋起衣袖,摩拳擦掌,躍躍欲試。因為習俗的差異,大部分西藏學生都沒有搓湯圓的經驗,搓圓的手法也比較生疏,在班主任張育明老師的細心指導下,同學們先進行分工協作,部分同學將糯米團揉成細長條,再揪成小團子,剩下的則負責搓成圓形。女生心靈手巧,搓出的湯圓別致可愛;男生不甘落后,不滿足于傳統湯圓的形狀,他們試著玩起各種花樣。同學們還別出心裁地將搓好的湯圓擺成“冬至”、“ZZYZ(漳州一中)”、“YYDS(永遠的神)”等圖形,以此來表達他們對學校的熱愛和感恩。溫暖的食堂里洋溢著溫情、生動的勞動場面,這種親身體驗的快樂是難以言表的。
在濃厚的節日氣氛和歡聲笑語中,同學們暢聊最近的學習生活和搓圓的技巧,通過電話向家長傳遞冬至的祝福,分享手工勞動的快樂,空氣中彌漫著一派和諧融洽的氣氛。當一碗碗熱氣騰騰的湯圓被端上餐桌,這場冬至活動也達到了高潮,西藏師生圍坐一起分享勞動樂趣,共享勞動果實,大家的臉上都洋溢著滿足的笑容。
本次活動在西藏師生的歡笑聲中圓滿結束……勞動教育源于生活,通過開展此次活動,讓西藏學生加深了對中國傳統節日的認識,感受了閩南地區傳統節日的氛圍,更是鍛煉了他們的動手能力,讓他們充分體會到自己動手搓湯圓的樂趣,體驗了勞動中收獲的成功和快樂。
今后,我校將繼續把勞動教育融入到西藏學生的成長與習慣養成中,真正落實勞動教育,助力他們的健康成長與全面發展,讓勞動課程助力“雙減”政策落地落實。
?
- 上一篇:清澈的愛 只為中國——漳州一中西藏班“學黨史 聽黨話 跟黨走”黨史教育系列活動之…[ 04-07 ]
- 下一篇:中國速度,中國力量——西藏學生眼里的中國[ 01-12 ]